地理
芬兰总面积共 338,000 平方公里,是欧洲第七大国。南北最长距离达 1,157 公里,东西最宽为 542 公里。
360芬兰网(http://www.360fenlan.com/)介绍,芬兰被誉为“千岛之国”与“千湖之国”,地势北高南低,[url]内陆水域[/url]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%,有岛屿约17.9万个,湖泊约18.8万个。精确来说全国共有187,888个湖泊和179,584个岛屿。芬兰地势平坦,拉普兰北部地区位于芬兰、挪威边界的哈尔蒂亚峰(Haltitunturi)海拔1,328米,为芬兰最高点。芬兰最长的河流是凯米河(Kemijoki),长 512 公里。
除了湖泊之外,全国为大片森林覆盖,占总面积的66.7%,以松和云杉为主。可耕种面积较少,仅占8%。岛屿大多在西南部以及芬兰半岛南岸地区,著名的有奥兰群岛。
芬兰冬季寒冷,仅南部较温和。全国1/3的土地在[url]北极圈[/url]内,属[url]温带海洋性气候[/url]。从南至北,1月平均气温约-4--16℃;7月气温16-13℃。年降水量约400-600毫米(三分之一为霰和雪)。水力资源丰富。有铜、锌、金、铬、钴、钛、钒等矿藏。芬兰地处北纬60 度到70 度之间,有四分之一的地方处在北极圈内,最北的地区夏天有73天太阳不落于地平线下,冬天则有51天不出太阳。
芬兰拥有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赫尔辛基,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。
体制
2003年,劳动力人均收入为2.75万欧元。2002年,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开支占当年GDP的26.4%。2003年,全国拥有医生16633人,病床37656张,每千人拥有3.2名医生,7.2张病床;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36辆、电话492部、移动电话909部;人均住房面积36.3平方米。
80年代,芬兰经济以年平均增长3.7 %的速度持续发展。90年代初,经济出现严重衰退。1993年开始复苏,1994年以来经济总体上发展良好。芬政府90年代初完成经济结构调整,增大知识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,重视科技投入,发展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,在宏观上继续执行紧缩财政、鼓励投资、削减社会福利、降低所得税、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、改善就业的政策,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。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增长保持在5%左右。1999年加入欧元,2002年1月欧元正式流通,取代芬兰马克。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497亿欧元,比上年增长3.7%,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.86万欧元。2003、2004、2005连续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年度“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”。
更多芬兰留学资讯,请登:http://fi.ailiuxue.com/